治疗方法:
紫外线治疗组采用ZYY9型紫外线治疗机进行治疗。该机工作时主要产生中、短波紫外线(190~295 nm)。治疗灯管呈双U型,直径16 cm,紫外线灯管工作时根据皮疹分布分区照射。
紫外线灯管垂直距离皮疹3 cm 照射,注意保护正常皮肤,非照射区用白布遮盖,每个患者照射前测定对该机紫外线的敏感度即生物剂量,平均1个生物剂量2 s,采用Ⅰ级红斑量(2~4生物剂量),每日1次或隔日1次。
重复照射时增加原剂量的10%~15%,若照射后红斑反应明显,则维持前一次剂量。治疗期间不用内服和外用药物。药物治疗常规服用抗组胺类药物(如西替利嗪、维生素C等),外用炉甘石洗剂。
紫外线照射皮肤内单核巨噬细胞对细菌、病毒或其他异物颗粒的吞噬能力增强,明显提高机体的多种免疫功能,在调节炎症反应和减轻皮肤变态反应中发挥作用,达到加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。
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的机制可能为:(1)增强皮肤免疫系统功能: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具有抗炎或免疫抑制特性的细胞因子,前列腺素等介质发挥增强免疫调节作用。
(2)增强皮肤对外来损害的抵抗力:紫外线照射后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,加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,减少病原体的侵入。
(3)促进维生素D3形成:维生素D3可促进钙的吸收,从而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性,减轻炎症及过敏反应。
玫瑰糠疹其病理变化主要在表皮及真皮浅层,治疗主要是消除症状,缩短病程,传统治疗方法用抗组胺药物及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,疗程较长且效果不理想,我们采用中、短波紫外线,主要在表皮及真皮浅层吸收的特点,治疗玫瑰糠疹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。
多数患者经4~6次治疗皮损可消失。治疗中发现病程长短与疗效关系不大,而治疗次数长短与病损范围有关。